当期目录

2025年, 第3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论著  病例析评  综述  继续医学教育 
论著
术前睡眠质量与老年患者胸科手术术后谵妄的相关性研究   收藏
刁萌萌, 王涵, 张书芮, 焦皓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5,46 (3): 0-0.  
摘要( 0 )   HTML( 1 )     PDF( 2 )

目的 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术前睡眠质量对老年胸部手术患者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的影响,以及与术后谵妄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这是一项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根据研究标准,于2022年7月~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纳入择期行胸科手术的60岁以上患者210例。术前1天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将患者分为睡眠正常组(H组,PSQI≤5分),睡眠障碍组(L组,PSQI>5分),每组105例患者。每组均采用常规统一麻醉管理,术后均使用静脉镇痛泵。记录一般资料,及手术时间、术中静脉麻醉药用量、术中低血压和低氧血症发生率、术后不同时段的视觉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 VAS)和恢复质量(QoR-15)、术后镇痛泵按压总次数、术后住院时长、术后30天内再次住院治疗次数。探究术前睡眠质量与术后谵妄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多种因素对于老年人接受胸科手术后POD的风险的影响。结果 两组共有31例(30.1%)在术后发生POD。L组POD发生率比H组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持续时间明显更长(P<0.05);L组拔管后15-30min、术后24h的VAS评分明显高于H组(P<0.05);术后24h,L组的QoR-15总分明显低于H组(P 0.05)。结论 术前睡眠障碍增加了老年胸科患者POD的发生率,对术后早期疼痛和恢复质量产生负面影响,麻醉科和临床科室应予以重视。

对乙酰氨基酚用于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项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   收藏
邢文鑫, 张宗旺, 赵同航, 武姗姗, 申文龙, 路可欣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5,46 (3):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1 )

目的 探讨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对乙酰氨基酚用于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mucosal dissection,ESD)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3年2月至2023年5月于聊城市人民医院择期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行食管ESD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乙酰氨基酚组(P组,n=38)和对照组(C组,n=40),对乙酰氨基酚组于手术结束前20 min静脉注射500 mg对乙酰氨基酚,对照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记录患者离开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即刻、术后2、6、24 h活动和静息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补救性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术后24 h血液白细胞计数及变化,术后24 h发热情况,术后恶心、呕吐、头晕发生率以及术后出血、穿孔发生率。 结果 与C组相比,P组离开PACU即刻(差值:-0.53,95%CI:-0.87~-0.19,P=0.003)、术后2 h(差值:-0.61,95%CI:-1.07~-0.15,P=0.010)、术后6 h(差值:-1.27,95%CI:-1.86~-0.68,P<0.001)活动VAS评分和离开PACU即刻(差值:-0.62,95%CI:-0.96~-0.28,P<0.001)、术后2 h(差值:-0.75,95%CI:-1.16~-0.33,P<0.001)、术后6 h(差值:-1.01,95%CI:-1.52~-0.50,P<0.001)静息VAS评分均降低,但术后24 h活动VAS评分和静息VAS评分未见明显差异,组内分析示术后6 h VAS评分较高。同时,对乙酰氨基酚组患者补救性镇痛药物使用频率较低,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5(13.16)vs 11(27.50),P=0.072 ]。两组患者术后24 h血液白细胞计数及变化、术后24 h发热情况以及恶心、呕吐、头晕发生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且均未发生术后出血和穿孔。结论 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对乙酰氨基酚可有效缓解食管ESD术后疼痛,并且不会增加术后恶心、呕吐、头晕以及出血和穿孔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以胜任力为导向的麻醉科专科医师置信职业行为指标   收藏
王玉洁, 毛明峰, 丁利刚, 徐懋, 郭向阳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5,46 (3):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构建适用于麻醉学专科医师的以胜任力为导向的置信职业行为指标。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对来自北京、河北、广东、湖北、陕西、海南等6个省市的25名专家进行三轮咨询。结果 三轮咨询专家积极系统分别为100%、100%和96%,权威系数分别为0.93,0.94,0.95;第一轮咨询的专家意见的变异度小于0.24。最终构建包括37个条目的置信职业行为指标以及信任级别。结论 专家积极程度和协调程度较高,结果可信,初步构建了较高质量的以胜任力为导向的麻醉专科医师置信执业行为指标及在不同时间节点的预期置信级别,为麻醉专科医师胜任力导向的培训及评价提供参考。

高海拔地区脉压变异度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监测在肝包虫切除术中的应用   收藏
张培福, 王学军, 高世龙, 熊成龙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5,46 (3):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脉压变异度联合低中心静脉压监测在肝包虫切除术中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4年2月在我院择期行肝包虫切除术患者50例来进行研究,观察组(脉压变异度联合中心静脉压监测组)25 例,对照组(常规麻醉组)25 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肝包虫切除时间,术前、术后的动脉血气指标及两组术前和术后1d的肝肾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肝门阻断时间、切除肝包虫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乳酸值水平均升高,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指标水平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乳酸值、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指标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指标与术前相比,术后1d谷丙转氨酶( ALT) 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但是观察组增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d 两组患者总胆红素( TBIL) 、血尿素氮( BUN) 、血肌酐( Scr) 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脉压变异度联合低中心静脉压监测能显著减少肝包虫切除术术中出血量,减少肝门阻断时间,缩短切除肝包虫时间,且对术后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可安全的在临床中应用。

2004-2023年无阿片麻醉领域相关文献的计量学分析   收藏
钱龙, 李越, 李彩云, 王艳, 李建辉, 刘洪亚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5,46 (3):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摘要】目的 基于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VOSviewer与CiteSpace软件,对2004-2023年无阿片麻醉领域的文献,进行研究状况和趋势可视化分析。方法 在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数据库,检索2004-2023年间发表的所有无阿片麻醉研究文献。利用VOSviewer与CiteSpace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和网络可视化,包括年发表量,期刊、国家/地区、机构和作者的贡献,参考文献和关键词。 结果 共纳入论著及综述736篇,关于无阿片麻醉研究文献的年发表量呈显著增长趋势。在贡献方面,发表文献最多的国家/地区是美国(308篇,占41.8%),发表文献最多的机构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20篇,占2.7%),发表文献最多的学者是丹麦的Kehlet H(15篇,占2%),发表文献最多的期刊是Anesthesia and Analgesia(33篇,占4.5%)。关键词共现与突现分析揭示术后疼痛、疼痛管理、镇痛、促进康复、术后恶心呕吐、神经阻滞、布比卡因脂质体、全凭静脉麻醉等研究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前沿,也有很大潜力继续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 结论 无阿片麻醉研究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献计量学研究对无阿片麻醉领域的知识基础、研究热点、发展前景进行了全面分析,可为该领域的学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无阿片麻醉;文献计量学;VOSviewer;CiteSpace

基于意识指数监测指导老年患者胆囊切除术麻醉相关外周血管阻力指数变化的抗应激管理的临床研究   收藏
阚敏慧, 曹姗, 冯鲲鹏, 苗芳芳, 王天龙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5,46 (3):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探讨基于意识指数(index of consciousness, IoC)监测指导老龄患者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麻醉管理对外周血管阻力指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60岁以上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常规BIS监测指导下实施麻醉管理(C组);另一组采用IoC监测指导麻醉管理(T组)。术中记录并观察麻醉期间不同操作事件时间点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 SVRI)、SVRI 变化率(rate of change, ROC)、 术中用药量及术后苏醒质量评估等,比较两组中这些指标在麻醉期间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麻醉诱导前生命体征、及与麻醉和手术相关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期间SVRI的动态监测数值波动幅度T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较对照组更趋于平稳;麻醉期间不同操作事件时间点SVRI变化率的比较中,T组SVRI -30%/-50%/≥30%的病例数明显低于C组,而T组SVRI -10%≤ROC10%的病例数明显高于C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观察SVRI在老年患者胆囊切除术中的动态变化,发现基于意识指数监测指导的麻醉管理SVRI的波动幅度较于常规BIS监测指导更趋于稳定,对于老年患者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维持麻醉期间血管张力的稳定进而能够保持血流动力学的平稳,可能具有更好的指导价值和应用前景。

单肺通气期间肺牵张指数对肺叶切除术后低氧血症的影响   收藏
张玉梅, 张滢莹, 向晋贤, 孔霞, 刘力, 王晓斌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5,46 (3):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探讨单肺通气期间肺牵张指数(stress index,SI)对肺癌患者行肺叶切除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影响。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2022年7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电视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术患者。所有患者接受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递增法肺复张、同步间歇指令性通气培养自主呼吸,手术全程采用全凭静脉麻醉。采集单肺通气开始5分钟内 SI值,患者招募结束后根据SI平均值按照<0.9,0.9至1.1,>1.1分为低SI、适宜SI、高SI组。主要观察结局为术后第1天到第5天或出院时发生低氧血症的情况,次要观察结局非手术侧不同含气量肺组织的占比。结果 最终72例患者被纳入分析。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在低SI组为66.7%(24/36),适宜SI组38.1%(8/21),高SI组26.7%(4/15),低SI组发生率明显更高(P=0.029)。术后低氧血症发生风险与年龄、术前氧饱和度、单肺通气时长、肺顺应性、吸气阻力、气道压力、机械功率以及SI相关,其中SI每增加0.1,术后低氧血症发生风险降低30%。高SI组中患者术前和术后第二天过度充气肺组织含量更高,发生术后低氧血症的患者术前不张肺组织含量更高。结论 单肺通气时更低的SI值与更高的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有关,以调控SI至适宜水平为目标的通气策略可能有助于改善胸科患者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

麻醉苏醒室患者术后口渴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收藏
郑敏, 陆小英, 张丽君, 薄禄龙, 彭琳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5,46 (3):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目的 探讨麻醉苏醒室(post-anesthsia care unit,PACU)患者术后口渴的影响因素,构建其风险预测模型并检验预测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2月至2024年3月入PACU苏醒的366例患者,建模组与验证组按照比例2:1,随机分为建模组244例、验证组122例。采用数字口渴评分量表(Numerical Rate Scale,NRS)进行口渴评分,建模组根据评分结果分为口渴组(n=183)和非口渴组(n=61)。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利用R软件绘制列线图预测风险模型, Hosmer-Lemeshow检测判断模型的拟合优度,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检测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PACU患者术后口渴的发生率为75.0%,口渴预测模型纳入风险因素分别为年龄、高血压病史、禁食禁饮时长、留置气管导管时长、使用抗胆碱能药(p<0.05)。该模型的Hosmer-Lemeshow检测p=0.592,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20(95%CI为0.770~0.880),最佳临界值为0.727,灵敏度为0.851,特异度为0.810。模型外部验证显示正确率为82.79%,提示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和较高的预测价值。结论 PACU患者术后口渴发生率高,该研究构建的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能早期、高效预测PACU患者术后口渴发生的风险,为术后口渴的早期评估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丙泊酚麻醉对试管婴儿新鲜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   收藏
刘言芳, 陆翠娥, 陈俊杰, 黄赛赛, 高永涛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5,46 (3):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1 )

目的 探讨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丙泊酚)麻醉对试管婴儿新鲜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进入新鲜周期试管婴儿程序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丙泊酚分为麻醉组和非麻醉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丙泊酚的使用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结果 共收集320名患者,其中麻醉组108例,非麻醉组212例。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各纳入91例患者,匹配后两组病例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组宫内妊娠率为53.8%,非麻醉组宫内妊娠率为46.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0)。多因素分析显示,丙泊酚的使用对宫内妊娠率无影响(OR=1.07,95%CI:0.66~1.73,P=0.775)。 结论 丙泊酚对试管婴儿宫内妊娠率无明显影响。

病例析评
一例“脂肪瘤病”-马德龙病致中心气道狭窄患者行(支)气管镜诊疗操作的麻醉管理   收藏
席鹏, 兰杨, 卞金俊, 杨宇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5,46 (3):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马德龙病也称为良性对称性脂肪瘤病,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大量脂肪对称性弥漫性分布于患者颈部周围,常因美观、运动受限、压迫气管致呼吸困难而就诊,麻醉风险极高。文章报道1例拟行急诊(支)气管镜治疗的患者,旨在为该类患者的管理提供临床参考。

亚甲蓝治疗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患儿血管麻痹综合征1例   收藏
胡铮, 王建设, 张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5,46 (3): 0-0.  
摘要( 0 )   HTML( 1 )     PDF( 1 )

血管麻痹综合征(vasoplegic syndrome,VS)是一类常发生在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后早期,以严重的低血压伴血流动力学高排低阻为主要特征的表现,又称血管扩张性休克(vasodilatory shock),体外循环后出现此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将会给患者造成不可逆的多器官功能损害。本病例介绍一例8月龄女婴接受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中出现VS,经亚甲蓝静脉注射治疗处理有效,预后良好。

综述
菌群失调对于围手术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收藏
于佳丰1, 于洋, 于泳浩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5,46 (3): 0-0.  
摘要( 3 )   HTML( 1 )     PDF( 0 )

眼动追踪技术评估认知功能的可行性分析   收藏
姜永周, 王荃, 刘僖, 王云英, 李梦钰, 路志红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5,46 (3):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认知功能的客观评估一直是研究关注的重点,目前的评估方法均存在一定局限性。眼动包括注视、眼跳和追随运动等基本形式,与认知功能之间存在一定联系。现有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的眼动指标来评估认知功能:测量时间的指标,记录眼睛在空间内移动的指标,以及观察瞳孔变化的指标。本文旨在综述眼动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联,分析眼动与认知功能在神经通路上的联系,眼动与记忆力、注意力、快速反应能力的联系,从而评判眼动追踪技术反映认知功能的可行性。

超声容量评估指标预测麻醉后低血压的研究进展   收藏
贺洪瀛, 张益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5,46 (3):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围手术期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是麻醉科医师最重要任务之一。麻醉后低血压是临床麻醉中常见的问题,且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因此,麻醉前对患者进行术前容量状态评估,并作出预防性的措施,对麻醉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超声容量评估指标可准确评估患者术前容量状态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证实,该文对颈动脉校正血流时间及峰值流速变异率、下腔静脉塌陷指数、颈内静脉呼吸变异度此三种超声容量评估指标在麻醉后低血压预测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帮助麻醉科医师在术前进行准确的容量状态评估,且为相关患者的临床监测和治疗提供指导。

舒更葡糖钠的经济学效益研究进展   收藏
刘国丽, 邵春丽, 孔昊, 张鸿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5,46 (3):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舒更葡糖钠可迅速逆转罗库溴铵和维库溴铵诱导的神经肌肉阻滞,其安全性与有效性已得到证实。但舒更葡糖钠价格较为昂贵,其经济学效益仍值得探讨。本综述主要分析了舒更葡糖钠在经济学效益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其通过降低麻醉及术后相关并发症,从而减少因此产生的治疗成本;通过缩短麻醉时间、住院时间等,从而节约时间相关的成本支出;以及舒更葡糖钠应用于特殊人群而产生的经济学获益。据此,从经济学效益的层面来探索舒更葡糖钠的适用人群。

负载局麻药水凝胶用于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   收藏
王郭洁颖, 桂铭鸿, 牛永慧, 刘璐, 王迎斌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5,46 (3): 0-0.  
摘要( 0 )   HTML( 1 )     PDF( 0 )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医疗不再只注重手术本身,而更注重快速康复和舒适医疗。患者常在术后24小时内经历剧烈疼痛,机体过度应激严重影响了患者术后恢复质量,因而完善围术期镇痛至关重要。新型镇痛药物及方法的应用推动了术后疼痛管理的发展,然而局麻药作用时长的限制仍是一大挑战。负载局麻药的水凝胶缓释系统因其合成简便、稳定性强以及可实现长效缓释等特点备受关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文章就负载局麻药水凝胶的种类、性质及其用于术后镇痛的最新研究进展和相关机制作一综述,为多模式镇痛的发展和研究提供参考。

人工智能在困难气道预测中的应用进展   收藏
陈伟雄, 田宇, 王英杰, 封莉莉, 韩园, 李文献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5,46 (3):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人工智能技术在气道管理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不仅能够构建预测模型,辅助进行困难气道的术前评估,缓解医疗资源压力,还能开发具备优质体验感的智能化辅助决策系统,提升医师困难气道临床诊断及处理水平。本文从气道评估指标、面部图像、医学影像三个角度,对人工智能在困难气道评估进行归纳、总结与展望,以期为从事气道管理的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基于脑电图的儿童麻醉深度监测研究进展   收藏
张玥, 宋琳琳, 王东信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5,46 (3):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全身麻醉药物可逆地抑制大脑皮层电活动,随着麻醉加深脑电图逐渐由高频率快波向低频率慢波过度直至出现等电位。对麻醉期间脑电图通过特定算法可分析得到不同指数,基于此研发的各种专有麻醉深度监测工具已在成人临床应用中得到验证。青春期前儿童大脑处于快速发育阶段,麻醉时呈现的脑电波形与成人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各种专有麻醉深度监测工具在儿童中的应用还存在争议。非专有的脑电参数受年龄影响较小,能够在常规监测的基础上辅助判断低龄婴幼儿的麻醉深度。本文介绍了临床中常用的麻醉深度监测工具和非专有脑电参数以及在儿童中应用的最新进展,分析了不同工具的特点和局限性,为未来儿童麻醉深度监测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

继续医学教育
《欧洲麻醉与重症监护学会关于成人术后谵妄循证共识指南的更新》解读   收藏
徐娜, 王天龙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5,46 (3): 0-0.  
摘要( 0 )   HTML( 0 )     PDF( 0 )

术后谵妄是一种常见的、具有重要医学和公共卫生意义的不良事件,通常可以通过完善的围术期管理预防。对2017年ESAIC预防POD循证共识指南的更新,基于证据和共识,参考了发表于2015年4月1日至2022年2月28日发表的关于成人POD预防、治疗以及护理的研究,就基础科学、危险因素、预防措施、神经监测、治疗和影响几部分做出更新和建议。

投稿及审稿办公系统
  •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 如果没有注册,请注册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