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4年, 第12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论著  综述 
论著
使用机器学习分析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影响因素及构建预测模型   收藏
冯超男, 张钰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4,45 (12): 0-0.  
摘要( 3 )   HTML( 3 )     PDF( 18 )

目的 分析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建立AKI发生的预测模型。 方法 从重症监护医学信息中心(MIMIC‑Ⅲ,版本号1.4)数据库中提取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训练和内部验证,回顾性收集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外部验证。从MIMIC‑Ⅲ数据库中提取的病例依据7∶3的比例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建模组(760例)和内部验证组(325例),回顾性收集的病例为外部验证组(430例)。依据建模组760例患者的数据,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分析探究影响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发生AKI的影响因素,将LASSO回归中系数非零的变量纳入预测模型,并使用支持向量机(SVM)、自适应提升(Adaboost)、逻辑回归(LR)和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算法构建预测模型。通过绘制校准曲线、计算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判断预测模型性能表现,而后在外部验证组中进行预测模型的验证。 结果 脓毒症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价(SOFA)评分[比值比(OR) 1.142,95%置信区间(CI) 1.071~1.218,P<0.001]、氧合指数(OR 0.993,95%CI 0.990~0.996,P<0.001)、第1个24 h内尿量(OR 0.996,95%CI 0.993~0.999,P<0.001)、呼气末正压(PEEP)(OR 1.097,95%CI 1.038~1.160,P=0.001)、高血压(OR 1.598,95%CI 1.145~2.231,P=0.006)是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模型建模组和内部验证组的AUC在SVM、Adaboost、LR、XGBoost算法中分别为0.744(95%CI 0.706~0.782)、1.000(95%CI 1.000~1.000)、0.742(95%CI 0.706~0.779)、0.887(95%CI 0.863~0.912)和0.704(95%CI 0.644~0.765)、0.781(95%CI 0.728~0.835)、0.716(95%CI 0.657~0.775)、0.799(95%CI 0.746~0.853)。预测模型在外部验证组也展示出一定的预测能力,与其对应的校准曲线也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 结论 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有SOFA评分、氧合指数、第1个24 h内尿量、PEEP、高血压。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预测模型在外部验证队列中也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脓毒症外科患者术后心肌损伤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收藏
郭仁楠, 唐雯, 刘艳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4,45 (12): 0-0.  
摘要( 1 )   HTML( 2 )     PDF( 16 )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外科术后并发脓毒症心肌损伤(SIMD)的危险因素,据此构建脓毒症患者外科术后SIMD发生的列线图模型。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12月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明确诊断脓毒症并外科手术引流后转入重症医学科的128例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根据治疗期间是否出现SIMD将研究对象分为心肌损伤组(47例)和对照组(81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脓毒症患者外科术后发生SIMD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列线图预测模型的临床适用性进行分析及内部验证。 结果 心肌损伤组年龄、血小板(P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Lac)、B型利钠肽(BNP)、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脓毒症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价(SOFA)、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病死率等高于对照组(均P<0.05),外科干预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心肌损伤发生与否作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NP、CK‑MB、SOFA及外科干预时间延迟是SIMD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利用上述4个预测指标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当预测阈值在0.02~0.83时,预测模型的净收益率比全干预和不干预要高,提示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列线图内部验证前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95[95%置信区间(CI) 0.838~0.952]、0.891(95%CI 0.826~0.941),敏感度分别为0.852和0.812,特异度分别为0.830和0.803,提示模型的区分能力较好。 结论 依据脓毒症患者外科术后并发SIMD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个性化SIMD发生风险预测模型具备临床实用性,可有效预测脓毒症患者外科术后并发SIMD的发生风险,有助于早期识别高危人群,改善预后。

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的麻醉手术科住院患者麻精药品处方的管理改进   收藏
徐玲玲, 张转运 , 杜萍 , 孙玉娥, 马正良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4,45 (12): 0-0.  
摘要( 1 )   HTML( 2 )     PDF( 15 )

目的 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MEA)构建麻醉手术科住院患者麻醉药品及精神药品(简称麻精药品)处方的智能信息化管理流程。 方法 基于FMEA法识别麻精药品处方管理全过程的风险点,通过计算风险优先值(RPN)确定优先改善的风险点,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麻精药品处方管理过程中共找出人员、处方、签章及制度4个主要维度,涉及14个中高风险等级的失效模式。制订相应的智能化改革措施,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 实施信息智能化改革后,14个失效模式均降为中低风险,实施前RPN为45.36±16.07,实施后RPN为11.79±5.71;合格处方率由86.70%上升到98.90%;麻精药品批号准确率、专册登记完整率、知识知晓率得到改善,医护工作人员的开方时间及核方时间缩短,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基于FMEA法构建的麻精药品处方信息智能化管理改革不仅降低了麻精药品处方管理的风险值,也显著提高了处方的合格率,极大程度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用药安全。

术后神经认知功能恢复延迟评估与管理的循证分析   收藏
汤灵宇, 陈顺利, 黄厚强, 郑思琳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4,45 (12): 0-0.  
摘要( 0 )   HTML( 3 )     PDF( 20 )

目的 总结术后神经认知功能恢复延迟(DNCR)管理的最佳证据,为DNCR的防治提供参考。 方法 计算机检索2018年1月至2023年10月BMJ Best Practice、Up To Da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JBI)、OVID、国家指南协作网(GIN)、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苏格兰院际指南网(SIGN)、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欧洲麻醉医师协会(ESAIC)、全球脑健康学会(GCBH)、PubMed、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维普资讯(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医脉通指南网、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官网内关于DNCR评估与管理的证据,包括指南、专家共识、临床决策、系统评价。由2名研究者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 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包括1篇指南、9篇专家共识、1篇临床决策、2篇系统评价。最终在风险因素筛查、认知评估、麻醉优化及药物审查、疼痛管理、器官供给与需求反馈监测管理、抗应激管理、认知支持治疗、多学科团队合作、教育培训9个方面形成了29条最佳证据。 结论 为DNCR的管理提供了循证依据,临床人员在使用时应结合临床实际,遵循个体化原则,联合多学科团队实施多模式多维度围手术期管理。

无阿片麻醉相关文献计量学分析   收藏
程林, 张丽敏, 耿欣妍, 秦思凡, 房师荣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4,45 (12): 0-0.  
摘要( 0 )   HTML( 2 )     PDF( 29 )

目的 分析无阿片麻醉(OFA)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检索所有收录的OFA相关的学术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采用可视化软件(VOSviewer)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从年发文量、主要发文量国家、高频关键词、主要期刊发文量及被引量进行分析。 结果 检索纳入英文相关文献208篇,中文相关文献58篇。OFA的发文量逐年增加,主要集中在美国、法国、中国等,研究的热点类型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关键词共现得出英文关键词10个,中文关键词8个。该领域研究的主要发表期刊包括Anesthesia and Analgesia、BMC Anesthesiology、European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等。目前,OFA在许多手术中均已涉及,如妇科手术、减肥手术、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等。 结论 OFA相关研究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研究者们主要关注OFA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未来仍将是关注热点。

SaCoVLMTM可视喉罩与Ambu®Aura‑Gain喉罩联合可视软镜引导小儿气管插管的随机对照研究   收藏
陈莹, 孔令玉, 韩丁, 李泳鑫, 陈凌宇, 潘守东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4,45 (12): 0-0.  
摘要( 0 )   HTML( 2 )     PDF( 19 )

目的 探讨SaCoVLMTM可视喉罩与Ambu®Aura‑Gain喉罩联合可视软镜(FOB)引导气管插管在小儿全麻气道管理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择期行全麻手术的患儿100例,年龄1~6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马氏(Mallampati)分级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SaCoVLMTM可视喉罩组(SaCo组)和Ambu®Aura‑Gain喉罩联合可视软镜组(Ambu组)。SaCo组经可视喉罩引导直接进行气管插管,Ambu组经Ambu®Aura‑Gain喉罩联合可视软镜引导行气管插管。记录两组患儿一般资料。主要观察指标是气管插管成功的总时间(即喉罩置入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气管插管首次成功率,喉罩置入时间,喉罩置入次数,喉罩密封压,气管插管时间,声门暴露分级,入室时(T0)、喉罩置入前(T1)、喉罩置入后即刻(T2)、气管插管前(T3)、气管插管后1 min(T4)、气管插管后2 min(T5)、气管插管后5 min(T6)、拔管后即刻(T7)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喉罩留置时间,拔管时间,喉罩和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喉罩表面染血、导管染血、呛咳、低氧血症、咽痛、喉痉挛、吞咽困难及声音嘶哑等)。 结果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Ambu组比较,SaCo组患儿气管插管成功总时间和气管插管时间较短(均P<0.05),气管插管首次成功率和喉罩密封压较高(P<0.05),喉罩置入时间较长(P<0.05),T4时心率较低(P<0.05)。所有患儿均一次成功置入喉罩。两组患儿声门暴露分级、喉罩留置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T0~T3、T5~T7时心率及各时点MAP和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拔除喉罩后,两组患儿喉罩表面染血、咽痛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均无导管染血、呛咳、喉痉挛、低氧血症、吞咽困难以及声音嘶哑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 与Ambu®Aura‑Gain喉罩联合可视软镜相比,SaCoVLMTM可视喉罩引导小儿气管插管更为简单易行,气管插管首次成功率高,有可能为小儿困难气道管理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taVNS联合EDN治疗对颈型颈椎病患者睡眠、疼痛及焦虑抑郁的影响   收藏
胡长馨, 王佳佳, 刘倩含, 方家星, 孙凡, 李友华, 申文, 袁燕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4,45 (12): 0-0.  
摘要( 0 )   HTML( 2 )     PDF( 20 )

目的 探讨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taVNS)联合电干针(EDN)治疗对颈型颈椎病患者睡眠、疼痛及焦虑抑郁的影响。 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4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T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7例。所有患者均口服镇痛药物,T组予以持续1周的taVNS联合2次EDN治疗,C组予以持续1周的假刺激联合2次EDN治疗(2次EDN治疗间隔1周;taVNS和假刺激每日2次,单次持续30 min,连续刺激1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1 d(T0)以及治疗后4周(T2)、治疗后8周(T3)、治疗后12周(T4)时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睡眠障碍、焦虑情绪、抑郁情绪情况;比较两组患者T0、治疗后1 d(T1)、T2、T3、T4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分析两组患者T0、T1时心率变异性(HRV)中低频/高频(LF/HF)的测量结果;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期间镇痛药物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70例患者完成研究,T组35例,C组35例。与T0比较,两组患者T2、T3、T4时PSQI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降低(均P<0.05);T1、T2、T3、T4时VAS疼痛评分降低(均P<0.05);T1时LF/HF降低(均P<0.05)。T组T2、T3、T4时PSQI评分,T1时LF/HF,T1、T2、T3、T4时VAS疼痛评分,T2、T3时HAMA评分、HAMD评分低于C组(均P<0.05)。T组艾瑞昔布用量少于C组(P<0.05)。两组患者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taVNS联合EDN治疗可以提高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疼痛及焦虑抑郁情绪,减少住院期间镇痛药物用量,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维生素D对带状疱疹性神经痛伴维生素D不足患者的临床疗效   收藏
黄燕妮, 计裕曼, 归晓蝶, 单迎宇, 迮震宇, 黄钰婷, 陈立平, 申文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4,45 (12): 0-0.  
摘要( 0 )   HTML( 2 )     PDF( 17 )

目的 评估补充维生素D对带状疱疹性神经痛伴维生素D不足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血清维生素D的水平对其预后的影响。 方法 2023年8月至2023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8例):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药物治疗和神经阻滞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予以补充维生素D,周期为12周,B组不补充维生素D。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治疗1周、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数字分级评分法(NRS)评分、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评分、9项患者健康问卷(PHQ‑9)评分,及入院时、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发生率,同时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镇痛药物使用量、补救药物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A组治疗12周时NRS评分、GAD‑7评分、PHQ‑9评分、PSQI评分低于B组(均P<0.05)。B组由带状疱疹发展为PHN的例数、住院期间平均每天氨酚曲马多使用量、补救药物使用率高于A组(均P<0.05)。与入院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周、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时NRS评分、GAD‑7评分、PHQ‑9评分及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时PSQI评分降低(均P<0.05)。与治疗1周比较,A组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时GAD‑7评分和治疗12周时PHQ‑9评分降低(均P<0.05),B组治疗8周、治疗12周时GAD‑7评分和治疗12周时PHQ‑9评分降低(均P<0.05)。与治疗4周比较,A组治疗8周时NRS评分及治疗8周、治疗12周时GAD‑7评分、PHQ‑9评分、PSQI评分降低(均P<0.05),B组治疗8周、治疗12周时GAD‑7评分降低(均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对于维生素D不足的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予以补充维生素D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论:对于维生素D缺乏的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予以补充维生素D,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

手术体积描计指数预测小儿全麻下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后早期疼痛的初步探讨   收藏
李琳, 孟庆花, 田蔼萍, 张维智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4,45 (12): 0-0.  
摘要( 0 )   HTML( 4 )     PDF( 20 )

目的 探讨手术体积描计指数(SPI)预测小儿全麻下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后疼痛的可行性。 方法 选取择期行全麻下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120例,性别不限,年龄4~8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患儿入手术室后监测无创血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SPI。所有患儿均给予气管插管全麻,术中维持SPI在20~50。手术结束前5 min停止输注麻醉药物,分别记录手术结束即刻及手术结束后1、2、3、4、5 min时患儿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SPI,取最大值,分别为MAPmax、HRmax、SPImax。患儿气管导管拔除后送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继续观察,入PACU后10、20、30 min采用改良加拿大安大略儿童医院疼痛评分量表(m‑CHEOPS)对患儿进行疼痛评分,取评分最大值进行分析。根据患儿是否发生中‑重度疼痛分别绘制MAPmax、HRmax、SPImax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 结果 112例患儿完成试验。患儿入PACU后30 min内有89例为无痛或轻度疼痛(79.5%),18例出现中度疼痛(16.1%),5例出现重度疼痛(4.4%)。ROC曲线显示:SPImax曲线下面积(AUC)为0.83,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8%和86.8%,预测发生中‑重度疼痛的效能较好,SPI的最佳截断值为44.5;MAPmax和HRmax的AUC分别为0.55和0.61,二者均不能预测患儿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发生。 结论 SPI可以有效预测小儿全麻下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后早期中‑重度疼痛的发生。

功能磁共振成像下丙泊酚深度镇静健康成年脑低频振幅分析   收藏
马博, 王昕馨, 李洋, 李科, 梁发, 菅敏钰, 王成尉, 刘海洋, 韩如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4,45 (12): 0-0.  
摘要( 0 )   HTML( 6 )     PDF( 21 )

目的 通过观察丙泊酚深度镇静状态下脑低频振幅(ALFF)改变,探索丙泊酚深度镇静对脑活动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选择年龄18~60岁的健康志愿者。受试者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接受丙泊酚靶控输注,使用改良警觉/镇静评估评价受试者镇静状态,分别在清醒状态和深度镇静状态下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扫描,分析平均脑低频振幅(mALFF)改变情况。 结果 共计26例健康志愿者纳入分析,受试者达到深度镇静的丙泊酚平均效应室浓度为(2.35±0.49) mg/L。与清醒状态比较,丙泊酚深度镇静状态下,双侧颞叶、部分额叶、枕叶脑区的mALFF增高(均P<0.05),而双侧额叶及额中回、部分枕叶等脑区的mALFF降低(均P<0.05)。mALFF增高脑区的体素数量与mALFF降低脑区的体素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丙泊酚深度镇静期间,双侧颞叶、部分额叶、枕叶脑区的神经元活动增强,而双侧额叶及额中回、部分枕叶等脑区的神经元活动减弱,提示丙泊酚镇静的机制可能是对不同脑区产生增强或抑制的综合效果。

综述
细胞治疗在脓毒症救治中的前景   收藏
华叶婧, 毛佳丽, 方向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4,45 (12): 0-0.  
摘要( 0 )   HTML( 2 )     PDF( 26 )

脓毒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卫生问题,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经过几十年的研究,脓毒症仍然没有特定、有效的救治药物。近年来,基础和临床研究报道提示细胞疗法在脓毒症救治中存在一定的转化前景。文章综述了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及其功能特点,重点分析了当前细胞疗法在治疗脓毒症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详细介绍各类免疫细胞在脓毒症中的作用机制,并探讨细胞疗法在脓毒症治疗中的潜力和临床研究进展,以期提供有助于改善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前沿信息,并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治疗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肠道菌群影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程序性细胞死亡水平的研究进展   收藏
赵紫岑, 冷玉芳, 王玉, 李东斌, 邢阳, 常利娅, 吴宇轩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4,45 (12): 0-0.  
摘要( 0 )   HTML( 4 )     PDF( 16 )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通过多种作用影响人体代谢,且在缺血再灌注损伤(IRI)过程中发挥作用。许多研究发现IRI涉及多种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文章总结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对IRI相关PCD的影响,描述不同PCD的机制及当前研究中证实的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在细胞、动物水平上作用于PCD的结果,为IRI相关PCD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围手术期禁食禁饮方案研究进展   收藏
陈朴, 韩流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4,45 (12): 0-0.  
摘要( 0 )   HTML( 2 )     PDF( 20 )

近年来,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颠覆了长期以来围手术期长时间禁食禁饮的传统做法。通过优化围手术期禁食禁饮时间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应激水平,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其快速康复。文章着重介绍当前围手术期禁食禁饮研究的最新进展,阐述了在ERAS路径下缩短术前和术后禁食禁饮时间的新观点、实施方案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旨在为临床实践和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乳酸与乳酸化修饰在肺部疾病中的研究与应用   收藏
王睿轩, 古诗瑶, 张玉, 张琬恬, 曾思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4,45 (12): 0-0.  
摘要( 0 )   HTML( 3 )     PDF( 20 )

翻译后修饰(PTM)是调控各种细胞生物过程中重要的表观遗传机制,在免疫调节和维持体内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乳酸代谢以及由乳酸介导的组蛋白乳酸化修饰参与多种肺部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了解PTM在肺部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对于发现新的治疗靶点非常重要,也为更好地理解肺部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文章总结了乳酸代谢及乳酸化修饰在呼吸系统肿瘤与非肿瘤疾病中的机制及通路,阐述了可能存在的靶向治疗位点,旨在研究乳酸化修饰与肺部疾病的相关性并期望开发潜在的治疗策略,从而加速该研究从实验室向临床工作的转化。

全身麻醉与意识   收藏
刘晔, 王英伟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4,45 (12): 0-0.  
摘要( 0 )   HTML( 4 )     PDF( 35 )

意识的本质是人类面临的最重要的科学问题之一。而全身麻醉可以调控意识等级,被认为是研究意识的重要手段。近些年来,随着麻醉学与脑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意识的神经相关机制有了更多的理解,但仍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文章从临床麻醉学与神经科学的角度,对麻醉过程中意识状态评估、麻醉与意识相关的科学假说、决定意识与麻醉状态的关键脑区与核团等方面,梳理了麻醉与意识相关的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及其研究进展,为相关领域内未来的研究规划提供参考。

双腔支气管导管规格型号的选择和插管方法应用进展   收藏
张琬恬, 王睿轩, 张玉, 古诗瑶, 雷迁, 曾思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4,45 (12): 0-0.  
摘要( 0 )   HTML( 2 )     PDF( 30 )

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是胸腔镜手术及纵隔手术中隔离双肺、行单肺通气的重要工具,具有避免纵隔摆动、避免分泌物流入健侧、便于外科手术操作等优点,在胸外科手术麻醉中广泛应用。为了解决DLT插管时可能会出现的导管尺寸不合、对位不良等问题,麻醉医师提出了多种提高插管成功率的方法,如借助术前检查评估支气管大小并选择合适的DLT、多种改良的插管方法和插管工具等。文章总结了DLT插管有关CT、X线、超声及3D打印评估气道的方法,以及可能使用的插管方法和可视化工具,旨在为麻醉医师进行DLT插管时提供更多选择,降低DLT错位率,促进DLT临床应用的改良及发展。

人工智能在气道管理和呼吸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收藏
姜虹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4,45 (12): 0-0.  
摘要( 0 )   HTML( 2 )     PDF( 29 )

气道管理是全麻过程中确保患者安全的基本前提。气道管理失败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低氧血症、不可逆的脑损伤以及死亡。文章综述了人工智能(AI)技术在气道评估、气管插管以及呼吸机管理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未来展望,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并为AI在气道管理和呼吸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麻醉后精神运动功能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   收藏
陶科技, 卢波, 孙建良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4,45 (12): 0-0.  
摘要( 0 )   HTML( 3 )     PDF( 29 )

精神运动功能的恢复对于患者在麻醉后能否安全回家及其长期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评估工具的选择需考虑患者的语言、文化和教育背景,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文章综述了麻醉后精神运动功能评估的多种方法,分析了各种评估工具的优势与局限,通过系统回顾现有文献,为临床医师提供了选择合适评估工具的科学依据,同时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启示,旨在推进更精准和个性化的麻醉恢复管理。

天然药物靶向铁死亡缓解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收藏
侯悦茹, 吴刚, 罗振国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4,45 (12): 10-10.  
摘要( 0 )   HTML( 6 )     PDF( 18 )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目前临床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铁死亡是一种不同于凋亡、坏死和自噬的新型细胞死亡方式,胞内铁过载和脂质过氧化物积累是主要特征。目前研究表明铁死亡参与心脏疾病、肿瘤和卒中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天然药物具有多生物活性、多作用靶点的特点,靶向铁死亡的天然药物为CIRI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案,成为CIRI治疗的新热点。文章综述了铁死亡在CIRI中的机制,探讨天然药物、天然药物提取物及混合物干预铁死亡不同环节缓解CIRI的研究现状,以期为缓解CIRI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投稿及审稿办公系统
  •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 如果没有注册,请注册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